激发县域人才活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具体工作中,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系列要求,聚焦存在短板,突破思维定式,坚持多管齐下,形成整体合力,让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、充分涌流。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平台,提升人才承载能力。结合产业布局和镇街实际,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创新平台和企业孵化器、加速器以及标准厂房,方便企业落地,推动高精尖缺人才项目转化。根据产业特色,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强的高校院所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,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不断为我市发展储备人才和技术项目。同时,在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器的管理上,加强与国内专业运营机构的合作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激活创新平台的引才聚才效应。 优化人才发展综合环境,创新多元化投入模式。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的落地,考量的是一个地方的综合环境。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投入上,逐步与人才先进地区接轨,坚持“国际人才全球定价,特殊人才特殊待遇”的原则,舍得投入,政策到位,资金到位。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,积极探索人才发展基金、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的引入和设立,对接引进红杉资本等一批知名风投、创投机构,发挥好高新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,综合运用政策性担保、贷款贴息、股权投资、直接资本融资等政策“组合拳”,逐步构建以政府资本为主导,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人才发展扶持体系,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。 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,激发创新创业活力。企业是引才、育才、用才的主体,必须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。健全完善企业家培训常态化机制,充分利用高内外重点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,围绕产业发展需求、市场形势变化等,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,不断开拓企业家发展思维和识才用才的视野,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。不断加大对企业家引进人才、建设科研创新平台、知识产权等方面财政奖励扶持力度,进一步调动企业家引才用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关爱关怀,推荐优秀企业家担任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建立定期走访慰问、企业家恳谈会等制度,不断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。 加强对本地实用人才的培育,优化人才队伍结构。借鉴深圳、武汉等地做法,针对985、211工程、“双一流”高校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,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,出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生活补贴政策,在直接资助、住房补贴、租房补贴、见习补贴等各个方面出台优惠政策,构建比较优势,吸引人才落户。通过培训资助、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,鼓励本土人才继续学习充电,培育好本地实用人才。通过开展免费培训、贴息贷款、创业辅导,举办创新创业赛会、模拟创业沙龙、好点子征集、先进典型成果展等,发现、扶持和培育优质创业项目,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。
|